2015年7月一則新聞:《台灣蘋果日報》收益下跌18.3%,廣告收益下跌16.2%,而發行收益則下跌23.4%。蘋果日報印刷本年度收益較去年同期減少18.7%。

 

曾經,從香港來台灣拓展市場的蘋果日報以八卦與狗仔文化報導羶色腥,風靡一時。然而讀者習性改變,網路新聞衝擊下,蘋果日報銷售的下滑也代表著平面媒體生態變化是止不住的趨勢。

 

網路世界有句名言積體電路晶片上所整合的電路的數目,每隔18個月就翻一倍摩爾定律

 

翻開企業發展史,科技的進化破壞了原來的產業規範,很多產業內的習慣已經不再適用,很多企業都知道未來是變化的,然而想變卻不知該往哪裡走。

 

微笑曲線理論告訴我們,企業要品牌化,不要只做代工賺取微利,於是製造商開始運用網路商城打造自我品牌,似乎預期只要取個名字放上網路就會大賣。

 

開始執行的企業深陷泥沼,網路需要小編每天產製內容,和網路使用者培養感情,快速回覆需求並且預測未來大賣商品,每個企業決策越來越快,卻也越來越焦慮,似乎只要一延遲企業就會垮掉。自己的品牌自己做:企業自媒化,營造忠實顧客群的品牌經營方針》,這本書更是預告了,想做品牌的企業需要在各個社群媒體(facebook、twitter、instagram、微博…)設置各個項目經理監控網民的反應,即時回應即時消毒。書中舉了很多案例及運作機制,包含發稿流程、統一定調、危機處理,實在的理論卻也讓人覺得目眩神迷。

 

有能力在企業內部成立訊息發佈與監控中心的應該不多,企業有可能因花費太多心力在網路上而偏廢了更重要的事情;報紙與雜誌因為網路而銷量逐年下降,發行電子版與增加內容,似乎只是減緩趨勢而已,產業的典範在轉移,B2C販售報紙的規則或許該改為B2B幫企業供稿監控,企業想要打造社群媒體中心,而媒體以即時回應及內容產製為專長,於企業平台上報導有用的訊息給消費者,雙方連手應該可以互補增強彼此的競爭力。

 

 

arrow
arrow

    我要成為大黃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